找到相关内容4053篇,用时7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法师答:大乘百法明门论讲的是什么?

    印光法师答:大乘百法明门论者,天亲菩萨欲令世人咸知心之本体不生不灭,常住不变,故造此论,以明世出世间所有诸法,举其大数,厥目有百。此百法中,唯有真如一法,为其主体。其余诸法,皆依此立。若能一切...悉成深般若矣。如佛光一照,群暗皆消,更无少暗之或留者。学道之士,识此关要,则性相显密,悉是一如。否则随语生执,无指归。入海算沙,徒劳辛苦。(三编卷三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题辞并序) 更多印光法师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0/18071830616.html
  • 什么是广义因论?

    广义因论 佛家因明中对因的一种总体看法。佛家把因分为生、二种,声因是指能生他物之因,如种子生芽萌发,因则是指的作用,如灯之照物。陈那把这对范畴引入因明,汉传因明中窥基又分别将生、二因各分为言、义、智三种,这六因有互为因果的辨证关系,《大疏》云:“由言生因故,敌者了解所宗。”智因离不开言生因:“由智明故,立者正理方显”,言生因离不开智因。从论辩的连续进行而言,立、敌又常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2038659.html
  • 苦谛

   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,最初在波罗捺斯城外鹿野苑说四谛法轮教化五比丘,令他们观察世出世间的因果道理,而苦、断集、证灭、修道。五八听闻这四谛法门,漏尽意解,成阿罗汉,究竟解脱生死流转的痛舌。...苦。于苦乐二受中,爱恚二法扰乱心故,这行苦性不易,故于苦乐二受中不说行苦,非是彼二受中没有行苦啊。在诸法之中,一切一分是行苦,即一切法中,除去无漏之法,皆是行苦。  三苦之中,前二苦唯欲界有(约多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842967.html
  • 问:“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”怎样解释?

    一念心中所现影。《华严经》云:“若人欲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言尽世出世间一切事理。 ...无生即生。 再释“去则实不去”,此就法性而言,性即“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去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”,岂有来去。当我现前一念之心,本非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5177811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初果圣人只剩七次人天往返。如果这七世都不用功,能解脱吗?

    问:初果圣人只剩七次人天往返。如果这七世都不用功,能解脱吗? 帕奥禅师答:由于初果圣者已经以须陀洹道智透彻地四圣谛,因此他们不可能不精进修行。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初果圣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35108932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禅净双修,在佛法上能成立吗?

    不二,不一不异,只是慈悲的祖师大德,为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宜方便而开立。 一般人总是把净土看扁,我说此人不明净土真义,若论净土,净土可深可浅,深可谈理,所谓常寂光净土、实报庄严土、自性清净净土、自性弥陀,如此堂奥之净土大观,岂非泛泛之辈可乎? 通常人仅是谈事相的念佛净土,忽略理念的净土,这是以偏概全的一环,不能代表净土的全貌,再深入而言,事相与理念不相碍,事中有理,埋中有事,离理则事不生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35689568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现观总义》讲记 第二课

    或遍智。对方问:那到底什么是一切种智?   我们应当,前面所说的“自己曾经走过的途径”,是以因法来表示果法。   一切种智的存在,从两方面可以。一是曾经走过的途径。...是成佛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十法。如果其中一法不具足,就不能示现成佛。既然由十法而能成佛,十法就可以表示一切种智。这是第一,以因法表示果法。   然后第二方面:   我们还应当,所谓“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现观庄严论|菩提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22443891433.html
  • 法念处丁、七觉支

    依七觉支而安住于观法为法呢?  在此,诸比丘,念觉支存在比丘内心时,他:『念觉支存在我内心。』念觉支不存在他内心时,他:『念觉支不存在我内心。』他尚未生起的念觉支如何在他内心生起,他...一切姿势与动作里皆令心倾向于培育正念,即持续不断地忆念禅修业处,念觉支就能生起。比丘,通过这四种方法培育而生起的念觉支,只有在证得阿罗汉道时才达到圆满。  佛陀继续解释第二个觉支,即择法觉支: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4.html
  • 启发觉悟之心

    。心是甚麽?心的本质是清明、的。它没有实体、形状,我们无以触摸、品??或闻它,但它确实是存在的。我们的肉体终会毁坏,但心是恒常不灭的。它的存在依赖於前一刻的意识、觉知。今日之心的存在不是因为肉体,而是昨日之心,一直追述至无始之始的心。如今我们心的本质却变得不清明,而心的作用也被限制住。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间接的,是由观念上发起的,即使我们直接由眼睛看东西,直接看到东西的形状、颜色,直接知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545544.html
  • 关于智慧

    或利他心,必须有智慧为辅。据说有慧为辅,悲心才能成为无量。这是因为烦恼乃发无量大悲之障,若要消除烦恼,则必须现象之性。理由是烦恼言过其实的把善恶加到现象上去,这种情形显示在当贪、嗔等强烈烦恼消退之后再看同一事物时,我们会有与前完全不同的看法,甚至还会嘲笑自己。为了对治此种妄加增添,避免生起烦恼,我们必须对现象终极之性有正确的认识,不予增添;我们必须一切现象皆无自性。   不应视空为否定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4446522.html